沈阳市都市绿洲心理咨询中心024-85615331
亲密关系里的危险预警

#01

不做亲密关系中的拯救者


根据心理学家卡普曼的戏剧三角模型,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拯救者、受害者和迫害者三个角色中进行戏剧性的转换。戏剧三角的每个顶点,都代表着一个人可能扮演的角色,而把其他人放在另外两个位置上,或者自己同时扮演几种角色。


拯救者常常认为如果不站出来帮助别人,会感到内疚。他们关注的是如何让痛苦消失,让我们生活在没有痛苦的完美世界中。但这样会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,如将将对方呵护成了嗷嗷待哺的巨婴,不断缩小自身形象变得狼狈不堪,拯救者变成了受害者。这种“拯救者”的信念,非但不会让彼此快乐,相反对双方都是一种折磨,因为一个人的本质绝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。放下了拯救者情结,别通过“拯救他人”来救赎自己。


#02

吸血鬼式配偶


在亲密关系中有这样一种人,他们在恋爱时各种方面都会表现不错,但是会很害怕在关系中被抛弃,非常缺乏安全感,过度依赖自己的伴侣。他们觉得“融为一体,不分你我”才是最亲密,最理想的状态。殊不知,这是一种极其恐怖的行为,是伤害亲密关系的利器。这种理所当然的侵犯,会吞噬对方的自由和意志,让对方像被捏住喉咙一般难以喘息。

微信图片_20220522131440.jpg

#03

识别潜在危险者


过于自信、认知绝对、偏执、共情能力差、低自尊、暴力等,都是容易成为亲密关系中危险分子的人群特征。

偏执型人格,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:极度的感觉过敏,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,不能正确、客观地分析形势,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,主观片面性大。偏执型人格其实是一种人格障碍,跟这类人恋爱犹如在身边埋下了一颗***。

情绪化的人,其不仅仅是情绪起伏波动大,更要命的是乱糟糟的情绪会让他们做出冲动、不理智的行为。据很多伴侣反馈,情绪化已经成为亲密关系的头号杀手。

低自尊、低自信的人,常常自我怀疑而又敏感脆弱,与之相处常常需要“照顾”他们,因为他们似乎浑身都是雷区,一不小心便会踩到他们的痛点。



亲密关系具有蒙蔽性,人在感情的作用下,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。因此,需要增强自我认知方面努力,用认知的理性来调节情感。此外,保持独立性,减少依赖,接纳自我,开放社交。最重要的一点,在需要时勇于向外界求助。